展會地點:印度-新德里
展會屆數:兩年一屆
主辦單位:法蘭克福展覽公司
參展商來源:德國、英國、韓國、印度本土、中國大陸、中國臺灣等。
采購商來源:多來自印度本土,部分來自英國、伊拉克、德國等。
參展面積:參展面積達19533平方米,參展商515家,其中中國展商179家。
展館分布:7(A-E)、8、9、10、11、12、12A號館,中國企業集中在7號館及11號館,觀眾人次:約1.5萬
“Automechinika”是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在全球推廣的為成功的品牌之一,這一品牌的全球系列展覽會已經有15個,分別在14個國家和地區舉行。Automechinika New Delhi是填補了印度單年沒有展會的空白局。
印度位于亞洲南部,是南亞次大陸大的國家,與巴基斯坦、中國、尼泊爾、不丹、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,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,海岸線長公里,地理位置的優勢讓印度迅速崛起,成為貿易的中心。
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,是全國政治、經濟和文化中心,也是印度北方大的商業中心以及全國的交通中心。
印度主要宗教:印度教、錫克教(具有經濟頭腦的“猶太人”)、伊斯蘭教、基督教等
印度是當下全世界的經濟明星,近幾年GDP的增長速度非常耀眼,且2017年經濟排名躋身于世界第7位,與中美歐日同為經濟領域一梯隊成員,但其也存在這貧富差距巨大及工業基礎薄弱等問題,從而又制約著印度經濟的增長。
汽車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總量密切相關,印度的總人口和中國相差不大,經濟總量在2017年只有中國的五分之一,但是經濟增速卻一直排在新興經濟體的前列,在較高的經濟增速推動下,印度汽車產業的發展開化寺進入快車道。
(1)車輛普及率低,汽車工業發展潛力巨大。
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,在超過13億的巨大大口基數下,印度千人汽車保有量不足30輛,與2016年中國千人汽車保有量140輛相對比,仍屬于年輕的汽車消費市場。所以相對于美德日等汽車工業發達的國家而言,印度汽車普及率低,人口基數大,汽車工業發展空間巨大,是汽車銷量增長的潛力股。
(2)政策刺激印度產業高速發展
印度汽車工業起步較早,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界40年代,其強大的民族汽車品牌“塔塔汽車”成立于1945年。然而受到國情、政策等經濟因素影響,印度汽車發展不順利,進入21世紀,隨著印度政府允許外資100%持股等政策的出臺,刺激了印度汽車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
(3)品牌銷量
受限于經濟發展水平,印度人民更偏愛廉價耐用的小車,鈴木是汽車行業的霸主,除此之外,現代、馬自達、豐田、本田、塔塔也占據一席之地。
(4)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卡車市場需求
近幾年,隨著經濟發展以及大規模基礎設施展開(水電、港口、礦山、黃金四邊形路網),卡車需求量也必將隨之擴大。
(5)交通擁堵,路面惡劣。
印度很多馬路是雙車道,沒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之分,數量巨多,加上兩輪車、三輪車以及行走在路上的神牛,導致印度交通壓力相當大,雖然印度公路總里程接近中國,但是道路鋪裝率和高速公路的比例都低于十年前的中國。
(6)印度汽車零部件進口需求量大。
雖然印度汽車需求量高、銷量旺,但是當地制造的汽車零部件存在很多弊端,比如:質量不合格、產能有限、不具備價格優勢等。因此,印度汽車零部件進口需求量非常大。
印度汽車零部件在2016年-2017年財政年度的營業額為435億美元。其中進口的汽車零件總值約為135億美元,占當地原件制造商的零件用量約30%-35%。
當前,中國是出口多汽車零部件到印度的國家,主要包含活塞環、制動器組件、軸承、傳動軸、摩托車配件等。17年中國像印度總計出口了價值35.6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。
2017年印度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(FTA)對印度當地零部件制造商而言更是雪上加霜,然而這正是中國汽車配件出口到印度的好時機。